橋修好了,村里來了“菲亞特”!
2019/10/17 08:00 來源: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:王一川 瀏覽:1438
- 本文導讀:這是一個改革開放初期,先富起來的溫州個體老板慷慨解囊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永國,據了解是家住溫州小南門的一名個體老板,改革開放初期靠著賣襯衫先富了起來。 3


溫州日報記者 夏婕妤
上周,溫州日報“老照片的故事”刊登了攝影愛好者李云瑜以東門街改造為背景,講述身邊的變化。欄目開出后,不少溫州攝影界的“發燒友”紛紛送來壓箱底的老照片。這些老照片的背后,有不少烙印下溫州改革變遷的故事。
其中溫州民俗攝影協會副主席鄭高華籌備出版的《聚焦溫州40年交通變遷》一書中,有一組拍攝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照片,非常生動風趣。他將它命名為“村里通了‘菲亞特’”。日前,在其家中,鄭高華向記者講述了這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。
“溫州老板”出資修了永國橋
這是一個改革開放初期,先富起來的溫州個體老板慷慨解囊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永國,據了解是家住溫州小南門的一名個體老板,改革開放初期靠著賣襯衫先富了起來。
故事發生的地點在當時的甌海區婁橋鎮社葉村。家住小南門的個體老板為何會跑到婁橋的小村子里修橋?
通過鄭高華的牽線,記者聯系上了現任婁橋街道社葉村村支部書記陳芳建,獲悉了事情的原委。
原來,上世紀90年代初,社葉村通往婁橋和潘橋的一座石板橋年久失修,需要重建。村里缺少維修資金,正在為難之際,李永國正好到村里的朋友家做客,聽到這個事后立馬拍板:修橋的錢我出了!陳芳建回憶:“那個時候,幾萬元可是筆很大的數目。溫州老板要出錢給村里修橋,就連村里的孩子都知道了這個大事情。”
在村民奔走相告中,修橋的事很快就動土開工了。沒多久一座平坦寬敞的水泥橋修繕完工。為了感謝這名“溫州老板”,大家給這橋更名為永國橋。
“菲亞特”開進村里來啦
1990年12月27日,永國橋通車了,鄭高華用照相機的鏡頭記錄下當時的情景。那一天全村老少歡樂喜慶,像過節一樣涌到村口的橋邊。而在這組照片里,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數一紅一黃兩輛開進村里的“菲亞特”。
在鄭高華拍攝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到,村民們圍著兩輛‘“菲亞特”,一路奔走相隨。“前面那輛紅色車里坐的是李永國,后面黃色車里的是他的妻子還有女兒。”鄭高華回憶起那一天的熱鬧場景,歷歷在目。他說,那時溫州很少有私家車,村民們告訴他,這兩輛“菲亞特”是溫州老板特意租來的。
問鄭高華為什么如此珍視這一組老照片?他說,這個溫州老板了不起,令他心生欽佩。他說:“雖然李永國當時只是一名賣襯衫的個體老板,但他身上有改革開放富起來的溫州人熱心公益的精神。”
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,新修好的永國橋,將社葉村的鄉間小路和潘橋、婁橋的公路連接起來,給社葉村今后的發展鋪平了道路,也是溫州交通建設的一個小縮影。鄭高華說,改革開放40年來,溫州的交通建設日新月異,甌江上架起一座又一座大橋;高速公路、通鄉通村公路網越織越密;鐵路從無到有,再到高鐵動車;機場從建成通航到不斷擴容……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都讓他滿心自豪,因此他從自己40多年拍攝的關于溫州交通建設的老照片里精挑細選,籌備出版《聚焦溫州40年交通變遷》一書,從不同角度反映歷史變遷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節點,見證溫州交通發展的典型瞬間。
相關新聞
- 聲明:凡本網注明轉載自其他媒體的作品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